甘南州卫生健康委结合全州卫生健康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全州卫生健康工作中的新形势、新要求,全力开展卫生系统专业知识学习、重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优质医疗资源布局和招商引资等工作,全力推动“三抓三促”行动走深走实。
抓学习,促进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深入开展卫生健康系统理论及业务学习,以理论修养与专业水平提升促进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一是积极探索“互联网+”学习教育模式,建立“三抓三促”行动微信工作群,经常性推送党的有关精神、应知应会知识和“三抓三促”先进典型经验,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在“三抓三促”行动中当先锋、树标杆、做表率,确保“三抓三促”行动走深走实,推动全州卫生健康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制定《甘南州卫生健康委干部职工集中学习制度》,规定每周星期五采取“人人上讲台、科室轮流领学制”的形式由科室负责人到一般干部每周推荐1人轮流讲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和延伸知识,推动“学习型”机关创建,提升机关干部职工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三是在卫生健康系统全面推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6S”管理,在医疗机构大力实施医院无垃圾、医院无塑料、医院无污染、医院无异味、医院无投诉等“五无医院”创建,并结合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年以及作风建设教育整顿活动,健全医德医风考核评价制度,规范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执业行为,彻底解决卫生机构不卫生、医务人员不精神、业务知识不熟练、安全生产不重视等短板弱项。四是聚焦医疗服务、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卫生监督执法等领域,持续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依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东西部协作、县级骨干、紧缺人才、儿科医师、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等项目的实施,全面提升全州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抓执行,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布局。狠抓卫生健康重点项目落地,把思路变成出路、把规划图变成实景图,及时跟踪督办,检视整改落实,保证各项工作快落地、见真效。一是全面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及设备购置等六大投入责任,卫健系统主要领导牵头挂帅,高规格安排,高水平投入,高起点规划,着力补欠账、堵漏洞、强弱项,以州人民医院医疗综合体建设、甘南州全科医生培训基地、甘南州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库等项目建设为抓手,解决长期制约卫生事业发展基础薄弱的问题。二是州、县医院结合特色优势打造完成骨科、中医康复科、呼吸内科、脑系科、妇产科等13个重点专科,建成县级心电、检验、影像等区域医学中心39个,建成创伤、卒中、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等五大急危重症救治中心21个,与省级三甲医院建立136个专科(技术)联盟,二级综合医院分级诊疗病种达到250种以上,城乡居民外出就诊率明显下降,全州医疗救治能力明显提升。三是对照省卫生健康委十六个方面64项工作,我委连续3次高质量召开务虚会,从二十个方面谋划确定118项全年工作重点,通过建立工作台账,制定推进计划,明确责任领导、责任科室、完成时限,实行销号管理,坚持月通报、季调度、半年考核全面推进重点工作走深走实。四是加强全州医疗机构重点专科建设,2023年确定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为省级重点专科,碌曲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为州级重点专科,迭部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临潭县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为县级重点专科进行建设,提高我州专科服务能力和水平,逐步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和均衡布局。
抓效能,促中(藏)医药产业纵深发展。切实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助推招商引资,抓好卫生服务项目落地,以产业促发展,以项目增效能。一是州委、州政府始终把中(藏)药产业作为我州九大重点优势产业链进行培育发展,通过建立链长制、链主制,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骨干企业+配套中小企业”为模式的产业链条,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助力推动中(藏)药产业聚集化、规模化发展。二是建立分管副州长牵头负责的协调推进工作机制,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促进项目落地。鼓励中(藏)药龙头企业引进协作配套项目、扩散加工环节,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入龙头企业生产体系,着力拓宽、延伸产业链条。鼓励引导银行、担保、融资租赁、风险投资、产权交易、小额贷款等融资机构为中(藏)医药产业发展提供融资服务。三是引导州内外有实力的企业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投资中(藏)药材规范化和规模化种植(养殖)及加工对现有藏药七十味珍珠丸、洁白丸、仁青芒觉、仁青常觉等疗效确切、质量安全的拳头产品进行二次开发,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对制剂工艺、临床疗效、安全性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提升产品质量标准,促进产品进入国内主流医疗市场。四是落实好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实验区建设任务,积极组织参加第四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全方位展示我州中(藏)医药产业聚集和创新能力,加快中(藏)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五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清理“减证便民”证明,全面落实“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政务服务模式,简化办事流程,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努力营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