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模式 | 无障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健康提示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健康提示
甘南州疾控中心五月健康风险提示
发布日期:2024-05-21 作者: 来源:州疾控中心

一、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

新冠、流感,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进行传播。我国新冠疫情持续保持低水平波浪式流行态势,但新冠病毒仍在变异,疫情仍存在一定的反复性。流行性感冒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四肢酸痛、乏力和伴有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免疫力。广大市民应注意防护,避免感染。健康提示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科学佩戴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尽量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2.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尽量居家休息,不带病上班上课,减少疾病传播。3.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减轻流感疾病负担最经济、最有效的防控措施之一,年龄在6月龄以上有意愿接种且无禁忌证者均可自愿自费接种流感疫苗。4.增强自身免疫。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预防各种疾病的重要手段,请广大市民适当锻炼身体,合理膳食,保持良好心态,坚持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二、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为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感染者以长时间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为主要临床症状。新生儿和5个月以下婴儿常不表现典型的痉咳,多见咳嗽数声后即发生屏气、发绀,甚至窒息。典型的百日咳分为3个阶段:卡他期、痉咳期以及恢复期。若未经治疗,咳嗽症状可持续2~3个月,故名“百日咳”。各年龄人群均可见百日咳发病,其中无免疫史的婴幼儿发病风险更高。患儿年龄越小,出现并发症和重症的风险越高,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随着医疗诊断水平和疾病监测敏感性的提高,近期,全国百日咳疫情较往年呈现上升趋势,报告病例数明显增加。需要注意防范百日咳鲍特菌感染。

健康提示1.接种疫苗。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是预防百日咳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病和重症病例发生风险。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儿童应在3、4、5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含百日咳成分疫苗。适龄儿童应及时、全程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未接种儿童应尽快补种。

2.佩戴口罩。佩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可有效减少病原体传播。家长出现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近距离接触照护婴幼儿时应科学佩戴口罩,降低婴幼儿的感染风险。

3.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此外,公众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常通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肘或纸巾掩住口鼻,注意合理作息、适当的体育锻炼。

三、登革热

登革热在中国主要流行于南方地区,尤其是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和浙江等沿海省份。这些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合蚊虫繁殖,加之与东南亚等登革热高发区邻近,增加了输入性病例引发本土疫情的风险。因此,外出旅游到沿海省份需警惕登革病毒感染。

健康提示1.做好个人防护。伊蚊多在白天活动,高峰在早上8-9点及下午5-6点,成蚊喜欢阴暗、潮湿、不通风的环境。在蚊虫出没频繁的时段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外出尽量穿着浅色长袖和长裤,减少皮肤暴露。

2.健康监护。从登革热流行区返回后14天内,密切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特别是发热、头痛、关节痛等,如果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向医生说明近期旅行史和可能的蚊虫叮咬史。

四、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儿童常见传染病,好发年龄为5岁及以下婴幼儿。多数患儿以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要临床表现。5月份气温逐渐升高,湿度增大,有利于肠道病毒的繁殖和传播。随着气温的上升和儿童户外活动的增加,手足口病病例数可能会逐渐增多。

健康提示1.接种疫苗:接种EV71疫苗能预防EV71型病毒所引起的手足口病,可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鼓励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应养成勤洗手和正确洗手的好习惯,儿童及其看护人饭前便后、外出后要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居室经常通风;奶瓶、奶嘴及孩子常用的餐具、玩具应经常彻底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3.早发现、早就诊: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特别是肛周皮疹)或口腔、手、足等部位疱疹等,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拖延治疗或误诊易使患儿发展成为重症病例,甚至导致死亡。

五、食源性疾病

随着气温回暖,湿度上升,各种细菌大量繁殖,各种野生植物和蘑菇破土而出,是细菌性和植物性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且节假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食源性疾病及食物中毒风险也相应增加。

健康提示1.注意饮食安全。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原料;加工食物时做到保持清洁、生熟分开和烧熟煮透;就餐时使用公勺公筷或分餐制度,养成良好就餐习惯;不吃未彻底煮熟的食物,不喝不干净的生水。

2.餐后剩余的食物要及时冷藏,隔夜食品要在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3.外出就餐时,注意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

4.外出郊游时不采摘、购买和食用不熟悉或者来历不明的野菜、野果和野生蘑菇。

5.假期聚餐期间应避免暴饮暴食,注意保持平衡饮食,做到荤素搭配、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六、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病情极为凶险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国际检疫中被列为第1号法定的传染病。在鼠疫疫源地旅行时,注意个人健康防护意识,防止感染鼠疫病原菌。

健康提示1、去鼠疫疫源地旅行的人群,严禁打猎,严禁剥食鼠、狐狸、旱獭、野兔等动物,禁止小孩玩鼠。

2、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如在外发现病死鼠或其他动物。发现症状与鼠疫相似或原因不明的高烧昏迷病人,应及时报告就近的卫生院、医院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就地隔离治疗。

3、疫源地必须做到“三不”。“三不”:不接触、剥食和携带鼠、野兔、狐狸、狼、流浪狗、流浪猫、黄羊、旱獭等动物;不要在野外,尤其是不要在鼠类(包括旱獭)、野兔等动物洞穴周围进行休憩,更不要挖刨动物洞穴;不要接触急死患者、疑似鼠疫患者、确诊鼠疫患者。

上一条:六月健康提示
下一条:疾控中心4月健康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