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高温天气来临,要注意防暑降温,游泳戏水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高温天气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食物被污染的可能性较大,容易诱发肠道传染病,所以还要注意饮食卫生。同时我省已经进入乙脑流行季节,请大家注意防虫灭蚊。除此之外,还有继续做好呼吸道传染病、手足口病的预防。
NO.1 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一些病毒、细菌等侵入呼吸道粘膜后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并可引起全身症状和体征。呼吸道传染病多是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或者间接接触传播。手是传染病菌最直接的途径,在传染病流行期间,病人手上往往沾有大量病菌,他们所接触的物品表面都留有大量病菌,如果健康的人不注意直接接触病人用过的物品而未做彻底的手清洁,病菌就可能通过手-鼻腔-呼吸道而引起感染。
呼吸道传染病有很多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生活中比较常见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等,都是呼吸道传染病。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不完全相同,主要为发热、咽痛、头痛、咳嗽、咳痰、皮疹、乏力等症状。目前不少人群出现了“二阳”的症状,所以请大家继续做好防护。
如何预防
科学佩戴口罩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和疑似感染者建议佩戴N95或KN95颗粒物防护口罩或以上级别的口罩(无呼吸阀)。
正确洗手,保持手卫生
做好手卫生是预防传染病简便有效的措施,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规范洗手。在外出等不方便时,建议使用免洗手消毒液揉搓双手。
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建议多开窗通风。每天可以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也可以早、中、晚各一次。
注意咳嗽礼仪,不随地吐痰
咳嗽、打喷嚏时应避开他人,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不随地吐痰。
做好健康监测
如果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尽量减少与他人的密切接触,可进行抗原自测或核酸检测,必要时及时就医。
NO.2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一般2至10天,平均3至5天。90%的病例都是5岁以下的儿童,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
病情大多比较轻,属于自限性疾病,通常7至10天就会痊愈。只有极少数患儿病情恶化迅速,会出现并发症,如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全年都可以病发,根据监测数据显示,有两个发病高峰:
4-7月为春夏季发病高峰
9-11月为秋季流行高峰
手足口病的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吃了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感染。
如何预防
勤洗手
尤其是饭前便后以及外出游玩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
勤通风
居室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少聚集
建议在疾病高发的季节,尽量少带孩子到人多拥挤处玩耍,如室内儿童游乐场等。
勤清洁
经常清洗、消毒孩子使用的餐具、奶瓶、奶嘴、玩具等餐具和用具。
勤观察
留意孩子口腔、手、足、臀部等部位是否有疱疹或皮疹,如有,应尽早就医。
打疫苗
EV71是更容易导致手足口病例发展为重症甚至死亡的病毒型别,接种EV71疫苗(6月龄-5岁)可有效预防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建议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
避患者
手足口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应避免亲密接触病人,不建议跟病人拥抱或分享玩具、餐具、洗浴用品等,避免感染。
NO.3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蚊虫(主要是三带喙库蚊)叮咬传播,猪(尤其是仔猪)是乙脑最重要的传染源。
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被携带有乙脑病毒的蚊虫叮咬后大部分人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呈现隐性感染,且会获得免疫力;但当人体免疫力比较低,感染的乙脑病毒数量大、毒力强的时候,病毒就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实质病变,出现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等症状,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如何预防
接种乙脑疫苗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乙脑病毒治疗药物,乙脑患者临床症状重,治疗经济负担高,因此接种乙脑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我国免费为儿童接种乙脑疫苗,成人可自费接种非免疫规划乙脑疫苗。我省目前有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两种可供选择。
防虫灭蚊不放松
防蚊灭蚊不放松,日常要保持居住环境干净整洁,重点清扫卫生死角、积水,疏通下水道,喷洒消毒杀虫药水,减少蚊虫孳生。农村地区要重点消灭牲畜棚(特别是猪圈)的蚊虫。个人防止蚊虫叮咬可使用蚊帐、驱蚊剂等。
NO.4 肠道传染病
感染性腹泻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常见肠道传染病。
病从口入,感染性腹泻大多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摄入不洁的饮食(如凉菜、变质的虾、蟹等 )和水,导致细菌和病毒感染。
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有腹泻、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不振等,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症状,迁延不愈可能会引起营养不良、贫血、身体抵抗力下降,严重的可以导致脱水,极个别病例甚至有生命危险。
如何预防
注意饮用水卫生
高温可杀灭致病微生物,饮用水需煮沸后再饮用。
讲究食品卫生
★食物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且储存时间不宜过长。冰箱低温只能延缓细菌生长,并不能灭菌,因此食物需要热透后再食用。
★尽量少食用容易携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蛳、贝壳、螃蟹等水产品,尤其注意不要在流动路边摊吃海鲜,不要生吃、半生吃水产品。
★各种酱制品或熟肉制品在进食前,应重新加热。
★凉拌菜可加点醋和蒜。
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注意手卫生,平时常洗手,饭前、便后要把手洗净。
★不暴饮暴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生食食物一定要洗净,尽量减少生冷食品的摄入。
★对于养宠物的家庭,一定要搞好宠物的卫生,同时要告诫孩子不要一边吃东西一边喂宠物。
尽量减少与肠道传染病
患者的接触
尽量减少与肠道传染病患者的接触,患者用过的餐具、水杯、便器、卧具等注意清洗消毒,避免疾病的传播。
调节饮食结构
平衡膳食
调节饮食结构,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注意劳逸结合。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感冒。
衣服、用具勤洗勤换
衣被、用具要勤洗勤换,注意居室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NO.5 防溺水
夏季是溺水的高发季节,致死率高。尤其是青少年儿童是防溺水的重点人群。
如何预防
加强看护
加强看护和教育,避免儿童接近危险水域,预防溺水。儿童游泳时,要由有救护能力的成人带领或有组织的进行,不要单独下水。对于低龄儿童,家长要重点看护。不能将儿童单独留在卫生间、浴室、开放的水源边,家中的储水容器要及时排空或加盖。
选择正规的游泳场所
游泳的场所,最好是管理规范的游泳池,不提倡在天然水域游泳,下雨时不宜在室外游泳。
游泳时要注意
下水前,应认真做准备活动,以免下水后发生肌肉痉挛等问题。
水中活动时,要避免打闹、跳水等危险行为,如有不适应立即呼救
NO.6 防中暑
炎热天气,尤其持续数天的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一旦机体无法适应,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紊乱,则可能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从而导致中暑,还可能导致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恶化。中暑会对人们生命健康产生很多危害, 轻则头痛、头晕、胸闷、恶心、旧病复发,少数重症中暑者,甚至可能导致死亡的发生。
如何预防
大量饮水
在高温天气里,不论运动量的大小,都需要增加液体的摄入,千万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饮水量应约为平时的1.5倍。如果需要在高温的环境里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更应加大饮水量。水温不宜过高,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并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
炎热天气,减少户外活动
避免在一天中最热的时间外出,外出时穿戴轻便、宽松的衣物,做好防晒,尽量在阴凉处活动,不要一直处在室外高温环境中。
保持室内凉爽
空调可有效地调节和保持室内温度,但也不宜长时间待在较凉的空调房间,适当地开窗通风及一定的户外轻微活动,有利于人体逐步适应高温天气。电风扇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炎热天气的影响。
照顾身边的人
高温天气里,身边的老人和小孩更需要额外的照顾,及时补充水分,减少外出时间。连续高温天气时,应关心家中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切勿将婴幼儿单独留在停放的车内,不要在密闭的车内午休。